
发布日期:2025-03-20 20:57 点击次数:173
文 | 吴怼怼股票股指配资
本文会涵盖以下内容:
最新财报中的业务收入分布(汽车、储能、软件等) 关键增长驱动因素(新车型、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 估值分析(市盈率、市销率、DCF 等方法) Tesla 最新财务表现与业务拆分
业绩概览:特斯拉近期的财务数据表现稳健但增长放缓。2024 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实现营收$257.07 亿,同比仅增长约 2%。
其中,汽车业务收入约$197.98 亿(同比下滑 8%,主要因为汽车平均售价下降)。
能源发电与储能业务收入大幅跃升至$30.61 亿(同比增长 113%,反映出特斯拉储能产品如 Megapack 和 Powerwall 需求的飙升。
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也达到$28.48 亿(同比增长 31%,包括超级充电、车辆服务、二手车销售等)。
这一季度的业务拆分显示:汽车业务仍占大头,但能源和服务业务增速远超汽车业务。
从全年数据看,2024 年全年特斯拉营收为约 $976.9 亿,同比仅微增 1% 。其中汽车业务收入$770.7 亿,较上年下降 6%;
能源业务收入$100.86 亿,同比大增 67%;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105.34 亿,同比增长 27%。软件收入方面,特斯拉的"完全自动驾驶" ( FSD ) 软件目前以付费选装(美国售价 $15,000)或订阅形式提供,属于高毛利的收入来源。
虽然特斯拉未在财报中单独列示软件收入,但 FSD 的软件销售计入汽车业务,并通过功能交付逐步确认收入(在中国 FSD 售价超过 $8,000。随着 FSD 功能的改进和订阅用户增加,软件收入在特斯拉业务中的占比正逐步提升。
盈利能力:由于 2024 年特斯拉多次降价促销,其汽车业务毛利率受到压力,季度毛利同比下降。尽管如此,特斯拉 2024 年仍实现 GAAP 净利润约$71 亿(主要来自汽车销售和规模效应),但相比 2023 年有所下降。盈利下滑主要因汽车均价下降和成本上升,不过能源业务的规模扩大和软件收入的高利润率对整体利润形成了一定支撑。
主要增长驱动因素
新车型推出:新产品是特斯拉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2023 年底,特斯拉发布了备受瞩目的Cybertruck 电动皮卡并开始小规模交付,预计 2024 – 2025 年将逐步放量,有望开拓全新的皮卡市场板块。
与此同时,特斯拉正在开发下一代平价车型,马斯克曾暗示将推出起价约 $25,000 的车型(业内俗称" Model 2 ")。最新消息显示,特斯拉计划于 2025 年上半年开始生产全新一代平台车型,包括更实惠的型号。
新车型的推出将使特斯拉覆盖更广泛的价格区间和细分市场,从而带来新增销量增长。
自动驾驶与软件:自动驾驶技术是特斯拉定位未来的关键增长点。特斯拉不断升级其 Autopilot 和 FSD(完全自动驾驶)软件,并在 2024 年部署了名为" Cortex "的超大规模 AI 训练集群(含约 50,000 个 H100 芯片)来提升 FSD 算法 。
马斯克多年来反复承诺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并计划基于 FSD 推出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网络,为用户创造按需出行服务。这意味着特斯拉不仅卖车,还可能成为出行服务提供商。
一旦监管允许并技术成熟,特斯拉可通过 Robotaxi 车队获得高额的软件订阅和出行服务收入。目前,特斯拉已有约 40 多万用户参与 FSD Beta 测试,随着软件功能改进,FSD 的付费用户和订阅收入有望持续增长。尽管完全无人驾驶尚未落地,但投资者对这部分业务寄予厚望,认为其将显著提升特斯拉的长期盈利潜力。
人形机器人 ( Optimus ) :特斯拉在 2021 年宣布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推出了原型Optimus。尽管这项业务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但公司在 2024 年继续提升 Optimus 的硬件和 AI 能力,包括更新机器人手部设计、改进行走和执行任务的能力等 。
马斯克将人形机器人视为下一个颠覆性产品,设想 Optimus 可用于工厂装配、物流甚至家庭服务等场景。特斯拉计划于2025 年开始 Optimus 的小规模试生产,这表明公司正投入资源将其变为现实。如果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并实现商业化,它有潜力打开一个全新的巨大市场,成为特斯拉未来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能源储能业务: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的能源发电与储能也是重要增长驱动力。2024 年特斯拉能源业务同比增长 67%,已占公司收入的约 10%。
特斯拉正大力扩产 Megapack 大型储能电池,并推动家庭用 Powerwall 和太阳能业务。在全球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电网储能和分布式能源系统需求旺盛。
这一业务不仅丰富了特斯拉的营收来源,也在中长期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空间。未来,随着更多新能源项目上线和储能成本下降,特斯拉能源业务有望继续高速增长,成为公司业务版图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竞争环境与市场份额分析
市场份额变化:特斯拉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仍保持领先地位,但优势正受到挑战。在美国本土市场,特斯拉的纯电动车市场份额已从2022 年的约 65% 下降到 2024 年的不到 50%。根据 Cox Automotive 数据,2024 年特斯拉占美国电动车销量的 49%,低于 2023 年的 55%,呈现连续下滑趋势。
这表明通用、福特、现代等传统厂商的新款电动车,以及新创公司车型,正在逐渐瓜分特斯拉曾经主导的市场。尽管如此,特斯拉在美国仍然拥有单一品牌最大的 EV 市占率和极高的品牌认知度。
在全球范围,比亚迪 ( BYD ) 已成为特斯拉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之一。2024 年,比亚迪在全球(包含插电混动车型)销量达到约420 万辆,超过特斯拉约180 万辆的交付量,跃居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第一。
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电动车市场,比亚迪依托丰富的车型矩阵(包括售价低至 1 万美元级的车型)和政府支持,销量持续领先特斯拉。即便不计混动车型,比亚迪的纯电动车销量也在快速追赶。
相比之下,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份额受到挤压,不得不多次降价以刺激需求。同时在欧洲市场,大众、奔驰、现代等也纷纷推出高竞争力的电动车(如大众 ID 系列等),争夺特斯拉的市场空间。
竞争优势与劣势:特斯拉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其规模化生产和成本控制能力、电池技术、以及覆盖广泛的超级充电网络。这使其能够通过降价保持销量增长并挤压对手利润空间。然而,竞争对手也在迅速进步。
例如,比亚迪不仅具备垂直整合的电池供应链,还在技术上对特斯拉形成挑战——比亚迪近期甚至在中国市场免费提供类似特斯拉 FSD 的高级驾驶辅助功能(特斯拉在中国收取约 $8000 售卖此功能)。
这表明竞争对手正以更激进的策略争夺技术高地和用户。未来几年,随着更多电动车型(包括价格更低的车型和各级别 SUV、皮卡等)上市,特斯拉在各主要市场的份额可能进一步受到冲击。
但特斯拉也并非束手就擒:其通过提升产品力(如定期 OTA 功能更新)、扩大产能(新工厂投产)、以及进入新细分市场(如 Cybertruck、Semi 卡车)等方式来应对竞争。
总体而言,全球电动车市场正从特斯拉一枝独秀走向群雄逐鹿的阶段,特斯拉需要在产品创新和成本领先上持续发力以巩固其市场地位。
估值方法及其适用性
特斯拉的估值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因为其传统财务指标显得异常高企。截至 2025 年初,特斯拉的市盈率 ( P/E ) 依然远超同行。根据 Reuters 的分析,特斯拉的远期 P/E 估值约是全球排名其后的 25 家市值最高车企平均值的 9 倍以上 。
甚至相比科技巨头,特斯拉的估值溢价也很明显——其前瞻 P/E 是苹果、谷歌等科技公司的 2 到 3 倍以上。如此高的市盈率意味着,按当前盈利水平,投资者需要几十年的盈利用来"回本"。
市销率 ( P/S ) 方面,按照 2024 年接近 $976.9 亿的营收和当时超过 $8000 亿的市值计算,特斯拉市销率大约在 8 – 9 倍左右。这远高于传统汽车制造商普遍不到 1 倍的 P/S,也高于许多科技公司的水平。高企的 P/E 和 P/S 显示,以当前实际业绩来看,特斯拉的股票估值相当昂贵。
然而,传统指标并非完全适用于特斯拉这类高增长公司,分析师和投资者往往采用分部估值或 DCF(折现现金流)等方法,基于对未来业务的预期来评估特斯拉的价值。市场普遍共识是:特斯拉不仅是一家卖车的公司。
特斯拉电动车业务虽占营收的 90%,但在很多估值模型中只占不到公司市值的 1/4。
大部分价值被赋予了尚未完全商业化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软件订阅以及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业务" 。
不少华尔街分析师的模型中,这些未来业务贡献了特斯拉预期增长的主要部分,而传统卖车收益反而被视为次要因素。
具体来说,分部估值 ( SOTP ) 模型将特斯拉的业务拆分为:汽车制造及相关服务、能源业务,以及自动驾驶出租车、自主驾驶软件、机器人等新兴业务板块来分别估值 。
例如,Truist 证券的分析认为特斯拉当前市值中,仅约 9% 来源于卖车业务,21% 来自自动驾驶技术服务,17% 来自未来的 Robotaxi 业务,高达 34%来自人形机器人业务 。
美国银行的模型则估计大约50%的价值源自尚未实现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另有 28% 归功于 FSD 软件订阅。
摩根士丹利类似地将特斯拉很大一部分估值归因于自动驾驶订阅和其他服务 。
最激进的当属 Ark Invest:他们预测 2029 年特斯拉股价将达 $2600,届时88% 的公司价值将来自 Robotaxi 车队贡献的营收。
这些模型背后的假设是,特斯拉能在未来几年内成功实现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并大规模部署车队或机器人,从而产生远超目前卖车业务的收入和利润。
在这种背景下,DCF 估值成为分析特斯拉的关键工具之一。DCF 模型允许将对未来多年现金流的乐观预期反映到当前估值中。若投资者相信特斯拉未来能凭借技术革命获取指数级增长,那么在 DCF 中使用高增长率和高终值假设可以合理化目前的高股价。
例如,假设特斯拉在未来十年中 Robotaxi 网络逐步落地,每年带来数千亿美元的高毛利服务收入,那么折现回今天可支撑数千亿美元的市值。这解释了为何不少分析师愿意给出远高于当前盈利水平所能支撑的估值。然而,DCF 对假设极其敏感:如果换用更谨慎的假设(如无人驾驶进展不及预期或竞争激化压低利润率),则模型计算出的特斯拉内在价值会比当前市值低得多。一些保守观点就曾指出,若仅按汽车制造业务的现金流估值,特斯拉的合理股价可能远低于当前水平。
总结来说,市盈率、市销率等静态指标表明特斯拉估值偏高,但市场给予特斯拉溢价,反映的是对其未来增长潜力的定价。投资者预期特斯拉将在电动车之外,通过软件订阅、自主出行服务和机器人等领域开辟全新收入来源,实现跨越式增长。
这种前瞻性的定价使得传统估值方法需要结合情景假设来应用:如果相信马斯克的愿景,当前估值有其合理性;如果质疑这些愿景能否实现,则特斯拉股票相对基本面显得非常昂贵。正如摩根大通分析师所质疑的:"特斯拉的股价还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基本面脱节?"
市场对于特斯拉估值的分歧,归根结底在于不同人对其未来实现颠覆性创新的信念强弱。毕竟,马斯克本人也坦言,不相信特斯拉能够解决自动驾驶的人,应该"卖掉特斯拉的股票"
这句话道出了特斯拉估值的逻辑本质:赌未来者胜出股票股指配资,谨慎保守者难安。当下特斯拉的估值水平,正是资本市场对其未来多年增长前景的一场投票。
Powered by 正规炒股杠杆_实盘股票配资操作_实盘股票配资开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